当前位置:首页>>经济>>金融

阳光人寿以案说险之勿信“代理全额退保”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23-08-30 15:40:38 来源:

【案例介绍】

2023年3月,消费者赵先生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条“专业承接、全国办理、100%退保、险种不限”的信息,承诺可以代消费者办理保险的“全额退保”业务,并留有一个微信号。赵先生因交费有压力,打算把其中一份保单退保,便通过微信与自称“李经理”的人取得联系,提出想办理“全额退保”。

经过沟通,“李经理”承诺十天之内可以退保成功,一心想着退保的赵先生便按照“李经理”的要求,提供了保险合同、身份证,同时提供了新开的手机卡和银行卡,还签署了一份保险退保服务协议,并交了1000元定金。“李经理”特别交代赵先生不要接保险公司的电话,接到了就说打错了。随后几天,赵先生一直都没收到钱款,直到4月份底仍杳无音信,焦急万分的赵先生再次联系“李经理”想拿回定金,但竟然被对方拉黑了,此时的他才恍然大悟,知道自己上当了。赵先生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提醒下,及时去银行和通信公司注销了新开的手机卡和银行卡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》第四十七条规定:“投保人解除合同的,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,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。”

 

本案中,赵先生知道正常退保会有一定损失,因此选择通过网上找承诺可以代办“全额退保”的“李经理”,而按照上述法律规定,解除合同将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,“李经理”承诺的可以“全额退保”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。赵先生按照“李经理”要求提供了保单、身份证、手机卡、银行卡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,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。

【风险提示】

正常退保是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,但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,则可能会损害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。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,阳光人寿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

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,谨慎办理退保。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,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、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,由于投保年龄、健康状况等变化,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、被拒保等风险。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、保障功能、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,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,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。

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。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,包含重要个人信息,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、敏感金融信息。不要将银行卡、身份证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,以免被非法使用,蒙受损失。如果受到不法侵害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,保护自身权益。

三是合法维权,依法解决问题。消费者切勿听信“代理”指使,采取非法行为维权,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。消费者对“息费”存在异议的,可以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诉,也可以通过调解、仲裁或诉讼等方式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